人工智能系统将如何改变未来战争的面貌?

2025-04-21 10:58:32 来源: 海洋防务前沿微信号作者:弗拉基斯拉夫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俄乌冲突成为强大的催化剂,加快了人工智能在军队中的运用。自主式武器系统能够独立发现目标并做出毁伤决策——已经成为现实。人工智能帮助军方处理侦察数据,提高电子对抗装备、防空反导系统的效能。在我们的面前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战场上的交战规则。下一步智能战斗系统的能力和作用只会增强。

一、我替你思考

  专家们认为,现在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作战运用领域是对侦察情报的快速、准确处理。近几十年由于卫星系统、电子侦察装备和无人机的发展,军方从各个可能的频段:无线电、光学、红外、声学,获取信息的数量成倍增长。大量“灰色”数据流要求付出不懈努力对其进行解密和后续分析。

  出现了矛盾:一方面,信息量的增长应简化做出最佳决策,另一方面,信息是如此之多,人淹没于其中。这种情况下,最佳出路就是运用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判读照片,收听无线电信号,查明和识别潜在的目标。主要是,这样做比人快得多。处理信息越快,在其基础上越能高效地做出决策,而速度因素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关键意义。

  人工智能分析系统与卫星侦察系统相结合前景远大。俄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战略分析与预测中心主任博格丹诺夫指出,机器智能已经可以近实时查明卫星照片上位于敌人领土纵深的军事目标。这样可以尽量缩短获取照片与向毁伤兵器发送目标指示的时间间隔。

  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很可能学会根据卫星数据迅速发现机动式导弹系统。这一转变将威胁破坏战略稳定,因为像“白杨-M”或“亚尔斯”这样的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系统是俄核遏制力量的要素之一。专家指出,机器发现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的功能,很可能基于目前在轨道上展开的“侦察卫星星座”。

  人工智能军事运用还有一个领域,直接与上一个相关,——参谋部工作的自动化:建立计算机“过滤器”,预先对信息进行分析,向参谋们提供提示和建议。军方有所谓“作战指挥周期”的概念——即根据具体作战任务定下决心、准备实施的时间段。换言之,即从获取信息到下达关于实施突击、调整部署、撤退等命令的时间。这一周期取决于大量参数:获取信息的速度,信息量,人脑处理的能力。

  现代通信设备明显缩短了作战指挥周期。二战时可能耗时几昼夜或几天,今天通常是几小时。博格丹诺夫指出,实践表明,现在已经在谈论几十或几分钟。但在人的因素方面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参谋部要花费大量时间接收信息,查明、明确、分析和进一步处理。参谋人员,一方面,头脑中要拥有现有兵力兵器的信息,另一方面——牢记目标清单数据,并思考,在需要时刻使用什么对其毁伤。机器完全能够履行上述职能,向参谋人员提供现成的提示,参谋只需以相应的命令确认或否认。

  专家对“专业”网站说,不能排除未来会出现下列系统:基于对侦察和其他数据的分析可以独立,在没有人干预时下达命令。但他认为,事件的这一发展不太可能。

二、机器-杀手已经成为现实?

  一些专家确信,在俄乌冲突中,已经运用了最初的人工智能飞行系统。指的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的打击无人机;能够以自主状态实现对目标的搜索,识别和做出攻击决策。

  军事专家、高等经济学校科研机构欧洲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卡申指出:“在俄乌冲突之前存在许多理论争议,试图制定规范基础,限制自主式飞行武器,然而在现实军事对抗的背景下这一武器出现了”。而且,显然这些系统前途远大。FPV打击无人机的发展趋势确认了这一点——这是俄乌冲突中主要的毁伤兵器之一。

  电子对抗系统的不断完善促使无人机研制者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研制光纤控制的无人机。这一方案使之对电子对抗影响绝对不敏感,但限制了航程、机动性和运动速度。第二个方向——配备机器视界和自动截获目标模块的FPV无人机。专家们指出,图像识别系统已经用于更复杂的巡飞无人机,如俄“柳叶刀”。

  另外,在个别防空反导系统,电子对抗,实施网络战时运用人工智能要素已经成为现实。卡申指出,未来人工智能的载具可能是大型中空、高空无人机,战斗舰艇,地面装甲装备,包括坦克。所有这一切是未来的装备类型。

  《祖国军火库》杂志主编穆拉霍夫斯基指出,地面机器人技术系统的发展要求实现最高程度的自主。即人参与操控战斗机器人应减至最少或完全排除,并交给人工智能。诚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包括技术最先进的发达国家,并未成功研制出完全自主的地面机器人技术系统。

三、龙鹰之争

  今天在军民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美是绝对的领先者。两国向这一领域投入大量资源,拥有长期战略。美国的优势是拥有强大的科研基础,然而卡申指出,北京今天毫不吝惜资金在全世界“挖”能够完成人工智能研究任务的数学家。此外,中国率先成立了统一的国家数据管理局,对于人工智能工作这是必需的,中国善长以系统的方法发展战略重要领域并实现长期规划。中国的王牌是下列事实:与美国不同,不取决于选举周期。

  2020年中国当局确立了《军事建设领域的百年奋斗目标》——包括一系列任务,应在2027年,解放军建军百年之际完成。在这一清单中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武装力量处于重要位置。卡申指出:“他们希望在上述日期前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正在努力研制自主式战斗平台,尤其是海上平台。包括尺寸可以与柴电潜艇相媲美的无人潜航器。

  在军用人工智能开发领域,俄罗斯也有强项,在侦察信息处理,无人系统作战运用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这是极其宝贵的资产。卡申指出,莫斯科积极与中国开展协作,的确俄罗斯没有像中国那样的人工智能丰富工作数据。

四、打还是不打?

  许多专家认为,军用人工智能发展的限制之一是法律性问题。错误决策时,谁来负责?博格丹诺夫指出,以美国在也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运用战斗无人机为例。没有打击恐怖分子目标,而是攻击了平民,犯了多少错误?这种情况下,形式上操控员应承担责任,但假如是机器按下按钮呢?

  所有理论上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乐于使用系统的军方,不掌握其工作流程的完整信息,简言之,没有彻底搞清楚,人工智能大脑是如何思考的。研制者回答,不能提供作为商业秘密的信息,这样就会陷入死循环。战场上可能出现使用者没有完全搞清楚工作原理的武器。

  另一个情况:一般认为,机器没有受到执行者的节制,不会军事犯罪。然而西方进行的试验表明,半自主和自主战斗系统能够目标明确地用于实施军事犯罪,例如,在具体的地形中实施恐怖活动。博格丹诺夫指出,暂时这只是纯理论的,但也要研究,因为如果军用机器人化走得足够远,上述场景及其后果不能忽视。

  卡申指出,世界经验表明,只能限制和禁止从军事角度低效的武器类型。无法限制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武器。

  以航空兵为例:迄今处于统治地位的是价值数亿美元的大型战斗机。大而昂贵的原因是,由飞行员操控,战机的任务之一——保障飞行员的生存。训练飞行员也要花费数百万美元。

  卡申解释:“如果您出现了人工智能操控的平台,会简单计算,可能损失多少件装备,敌人为了毁伤它们要消耗多少装备,据此计划对某些装备类型的要求”。许多装备类型最昂贵的不是“铁”,而是“大脑”,即为它们研制的软件。而软件的特点在于,与物质目标不同,可以不限次数复制。这样一来,可以生产大量相对廉价的战斗系统,消耗也不必吝惜,敌人为了消灭它们却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最终失败。

  很难说,这一预测是否会实现,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即未来的战争有希望比现代的更人道。

  来源:俄“专业”网站,2025年3月31日,链接:profile.ru,作者:弗拉基斯拉夫,原文题目:Электронный генерал: как системы с искусственным интеллектом изменят облик будущих войн.;远望智库开源情报中心侯 兵编译;转自海洋防务前沿微信号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