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三河商户“招牌变绿”事件,经过一周时间的发酵,终于迎来首次官方通报: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
“权力叫春”的后果很严重:最终,三河市委书记的“官帽变绿”了。
一起来回顾近期发生的这一大热议事件。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写瓜州的这句诗,让千年后的河北三河市领导兴起和追问:
为什么绿江南、不绿三河?
于是,三河市城管部门要求商户更换招牌颜色。
据媒体披露,2025年4月初,三河市城管部门以“城市规划”为由,口头通知沿街商户禁用红、蓝、黑三色作为招牌底色,要求更换为浅绿、米白等颜色。
此后,知名连锁饮品“蜜雪冰城”不得不把标志性的红底白字招牌改成了绿底白字,被网友调侃为“绿雪冰城”。
更令人诧异的是,在此次“绿化”风波中,有网友发现,连医院的红十字标识也难躲执法,先是改为绿色,而后又整体拆掉。
4月10日,大象新闻记者就此事采访三河市卫健局,三河市卫健局一名工作人员称,未接到医院更改红十字背景颜色的报备,并称如果城管要求更改颜色的话,卫健局会坚持使用红色作为红十字标识的背景色。
上述“绿化”的政策依据是什么?九派新闻提到,2024年12月4日,三河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发布了《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提及三河市广告牌匾的设计导引,要求颜色上遵循“色浅、淡雅、明快、协调”的原则。
政府主导的“绿化”,谁买单?三河燕郊一位已更换招牌颜色的商户称,“3月份城管多次上门要求必须更换颜色,现场盯着我们从红色改成绿色,改色漆是商户自己买的。”
令人气愤的是,面对媒体采访,三河燕郊高新区城管相关负责科室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颜色,自愿。
对于此次“禁用三色”事件,有网友追问,“到底是三河哪位领导推行的这个?”“又是哪个听了风水先生的?”还有网友调侃道:“好悬呐,我在三河旅游期间穿的红裤头黑袜子竟然没被查出来。”“这脑子得进多少水,才能想出这样的馊主意!”
哎!基层执法,领导的想法和看法,才是最大的法!
在媒体不断跟进曝光下,三河市迟迟未就此事进行通报。主要领导的腚力不错。不过,群众对此事的关注和热议同样不减!
于是,在4月14日,便有群众(商户)向华商报大风新闻提供了一段2024年10月底,据称是三河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刘某在某市场,对关于“广告牌改底色”的说法。
这段视频显示,一戴眼镜、身着西装的男子说,“按书记的要求,西边打造的是学院风、国际化。”
“不允许有红色底色的牌匾,红色代表火,比较火热,人到里面比较亢奋,所以咱们去红去蓝。”该男子说,“你把广告牌弄红了,大伙进里面就有一种烦躁的感觉。”
……
随着真相一步步浮出,更多媒体进行发声和追问。4月14日晚,新华网发布《新华网视评|权力岂能如此任性》。文章指出,城市治理如同儿戏,将权力任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件事上,公众反感的正是相关部门的这种对权力的滥用。
同样是在4月14日晚,人民日报官方公众号也发布了评论文章《商家招牌禁用“红蓝”,城市治理不能如此要“面子”》。文章指出,以行政指令简单强制统一招牌颜色,明显损害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增加商户经营成本,给消费者带来诸多困扰和不便,也是对营商环境的一种伤害。
文章还提到,城市治理,不能光看“面子”是否光鲜亮丽,更要看“里子”是否真正让群众得实惠、有助于安居乐业。出现了问题、发生了舆情,躲闪不是办法,不能奉行“拖字诀”。把问题讲清楚,真心实意面对公众,才是正确姿态。真诚希望有关部门少一些轻率,多一些慎重,让城市治理既有“面子”,更有 “里子”。
可以说,上述两大主要的国家级媒体跟进评论,让事件基本定调。果然,“已前往三河展开调查”的廊坊市联合调查组,在次日即4月15日便拿出了《情况通报》——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
遗憾的是,这篇字数不多的通报中,对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匿名处理。如此遮遮掩掩,有必要吗?市委主要负责人,不就是三河市委前书记付顺义么?
公开资料显示,付顺义,男,汉族,河北昌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本科学历。2024年6月,任三河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笔者注意到,百度百科中已经用了“原书记”、“曾任河北省三河市委书记”等表述,来展示这位官员的从政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