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诺贝尔奖,个个都挺难绷的。物理给了神经网络之父,化学给了研究人工智能计算蛋白质结构的,文学奖给了韩国作家韩江,和平奖给了日本核爆受害者团体……经济学奖争议算最小,然而又成了光速回旋镖。蹭热点没有说服力,想搞点狗哨又被打脸,最终哪边都不讨好,反而开始让人们觉得诺贝尔奖是不是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
也或许,是这个已经有124年历史的“人类桂冠”,在当下这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中彻底迷失方向了。
挨个吐槽下吧。
物理和化学奖allin AI
物理和化学奖在今年重仓AI确实难免有瓜田李下的嫌疑。今年的大背景,是由chatgpt4.0掀起的大模型热潮由于实际效果,应用落地,盈利前景等问题迅速降温。典型的比如SORA,一开始吹的热火朝天,结果迟迟不落地,反而被中国的可灵甩在后面。
然而AI概念炒作是不能停的,在欧美已经开始有很多实质动作放弃环保政策的当下,AI可以说是欧美科技企业相当一段时间内唯一的大风口了。十一期间,趁着OPENAI的RealtimeAPI发布又被硬炒了一波,微软、软银和英伟达等公司对OPENAI的再一次大额注血终于跌跌撞撞地完成了。
AI在今年预期转冷不光是AI本身的问题,也是美国的问题。从美国目前的情况看,未来某一天,AI在在美国撞上电力墙并不是开玩笑,马斯克之前关于美国电网的警告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美国现在的情况是,计划一个比一个雄心勃勃,比如今年6月份,美国能源部长珍妮弗·格兰霍姆说为了应对AI增长和气候保护需求,到2050年有必要再建造200个核反应堆。然而现实很讽刺,美国在的基建能力以及审批新核电站在程序上的高难度,让任何大基建的构想看起来都不乐观,以至于微软前段时间为了AI电力需求搞出了重启三哩岛的幽默操作。
有人会说了,东大不缺电啊,东大AI现在也蓬勃发展,西方不亮东方亮嘛,AI前景还是乐观的。问题是,东大的AI能算AI吗?符合政治正确吗?东大的APP、手机和电动车都能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东大搞的AI那不得让底特律变人成为现实?
在中美之间问题没得到彻底解决之前,AI在未来的发展确实就会陷入这种尴尬境地。在新一轮融资后,OPENAI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500亿美元,这和其盈利能力的差距是巨大的,不少市场分析者已经在警告泡沫。想维持住这个大泡泡,炒作就不能停。10月2号完成融资,8号物理学奖揭晓,在争议之外引人联想再正常不过。
也有很多人工智能学科的拥护者认为本届物理和化学奖实至名归。确实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计算蛋白质结构都是极为杰出的研究,但是这和它们是否适合获得诺奖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研究,并不属于狭义的物理学,即使以广义的物理学来看,也不能完全说是物理学。即便考虑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领域的应用,物理学也并不是获益最大的领域。就连CHATGPT都认为物理学奖不可能颁给研究人工应用的。
实际上有不止一个物理学工作者提出,对于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种偏向基础理论的研究,未必需要每年发一次奖,那种理论上石破天惊的研究不是每年都能平均一个的,剩下的研究虽然有很多不错的,但是具体给哪个都容易引起争议,更不用说颁给计算机领域了。看起来诺贝尔奖确实应该单独搞个计算机奖了,然而真搞了在权威性上能不能争得过各大计算机研究奖项又是个问题。
今年获得化学奖的alphafold项目,我是觉得值一个诺奖的,只不过之前以为会是生物医学奖。这个项目代表了aiforsicence的新模式,通过人工智能,大量模拟生成我们所需要的科学数据,开启了科研的全新范式,是结构生物学历史性的时刻,目前各个学科的alphafold类似应用也层出不穷。
从应用和理论两个纬度去划分,alphafold无疑是高度应用化的,它跟理论突破不太沾边。然后从应用端来看,起码到目前来说,它显然没有满足人们的极高期望。
当时很多人都希望alphafold的突破能让某些用冷冻电镜测蛋白质结构刷论文的团队安静下来,让使用电镜的实习生们不要再那么牛马。但是几年过去,某些东西改变的并没有那么多,面对一些复杂的结构,依然需要亲自去测定,科研牛马还是牛马,而且说不定还需要更多的牛马。
这并非是人工智能的问题,说对于某些特殊的蛋白质结构,我们能提供的数据质量和数量都不足,相信大家现在都很清楚,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没有高质量数据是多么致命的问题。而同时,这些科学数据需要在实际中验证,来确定人工智能计算出来的这些东西究竟是优质数据还是垃圾数据。就好像你对AI进行提问,如果不加甄别的采用它给的答案,那很容易被带进坑里。
在应用领域,情况就更复杂。alphafold出现之后,一大批ai制药企业风起云涌,但是如今的情况很是尴尬,人工智能并没有提高药物开发的效率,大量药物候选者胎死腹中,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未来的方向,但是未来什么时候能来,谁也不知道。这也并不是人工智能的错,毕竟我们能得到用来计算蛋白质的各种数据,大多数都是静态的,用来模拟药物在人体内部的运行,依然有不小的局限性。
当年科学哲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aiforsicence的路子并不单纯只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新型范式,是对传统科学研究路径的跨越式升级。或许未来在通用型AI真的突破某个奇点后,这样的图景真的会来临,然而起码以当下的智能和算力水平是远远不够的,AI没法完全替代物质世界现实给出的反馈。
这里有另外一个例子。目前世界上搞高超飞行器最成功的是中国,一种观点认为是因为中国建设了最先进的风洞用来实验,而欧美采用的是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相对风洞实验结果存在缺陷。今年奥运会中潘展乐等游泳选手的突破也被认为有采用风洞进行科学训练的因素。
就算我们不怀疑AI未来的可能性,还是说回前面的问题。美国的基建和工业能力继续衰落下去,AI在美国是真的可能会撞墙,而中国的AI又政治不正确,这让AI也很为难啊。
经济学奖的光速回旋镖
在物理和化学奖引发争议之后,经济学奖的结果堪称来了个光速回旋镖。三名美国经济学家达龙·阿杰姆奥卢、西蒙·约翰逊、詹姆斯·鲁滨逊因为在制度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贡献获奖。其中达龙·阿杰姆奥卢最有代表性,近年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大热门人物,他的一部分研究也跟AI对经济的影响有关。然而我们来看看这位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
本文评估了有关人工智能新进展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说法。它从基于任务的人工智能影响模型开始,通过自动化和任务互补性进行研究。
只要人工智能的微观经济影响是由任务层面的成本节约/生产力提高驱动的,其宏观经济后果将由Hulten定理的一个版本给出:GDP和总生产力增长可以通过受影响的任务比例和平均任务层面的成本节约来估计。使用现有的对人工智能的影响和任务层面的生产力提高的估计,这些宏观经济影响似乎不小但并不大——10年内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不超过0.66%。
然后,本文指出,即使是这些估计也可能被夸大了,因为早期的证据来自易于学习的任务,而未来的一些影响将来自难以学习的任务,其中有许多与环境相关的因素影响决策,并且没有客观的结果衡量标准来了解成功的表现。因此,预计未来10年的TFP增长将更加温和,预计将低于0.53%。
我还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工资和不平等效应。我从理论上表明,即使人工智能提高了低技能工人在某些任务上的生产率(而不为他们创造新任务),这也可能会加剧而不是减少不平等。(具体怎么加剧不平等的这里不引用了,大家翻原文吧)
对AI吹捧者们来说,这是不是很打脸……看到经济学奖的结果后,我感觉诺贝尔组委会可能真没搞什么哄抬股价的阴谋,纯粹就是为了蹭热点而顾头不顾腚了。就像本届经济学奖还会有另外一个回旋镖,在美国搞制度经济学研究,面对某个东方大国时是不是会很尴尬?这个就不展开讨论了。
逆天的诺贝尔核平奖
然后是本届最逆天的诺贝尔和平奖。把奖颁给日本核爆受害者团体,不要觉得是给美国爸爸上眼药,要知道日本人自己在搞广岛纪念的时候是可以只字不提当年是谁扔的核弹,反而在那大谈特谈俄罗斯的核威胁的。
这里不是针对获奖的日本核爆受害者团体。正如大家所见的,和平奖一向被频繁用来操纵现实政治。在现实世界中,如日韩等国家明确处于美国的核保护伞之下,日本的民间团体再怎么反核,日本政府也绝不可能脱离美国的核保护伞,说不好过几年美国还要往日韩部署中导甚至核武器,这种情况下和平奖搞反核秀,搁那PUA谁呢?
人类社会眼下面临的和平问题是因为核武器吗?过去一年多在加沙发生了那么多人道主义灾难,就算诺奖组委会也把加沙普通人当成哈马斯,那起码有那么多奋战甚至牺牲在加沙地带的联合国工作人员和记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甚至为人道救援物资进入加沙肉身开道,这些难道不值得一个和平奖?
再联想到中国上个月试射洲际导弹成功,本届和平奖狗哨的味道就有点重了。
确实,“战争坏坏”,“核武器坏坏”这类玫瑰色嘤嘤在当下从西方到东方的“世界公民”们,新新人类们和后现代巨婴中大行其道,就像有人看完芭比之后会“觉醒”,认为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战争不过都是粉红沙滩上的男性气质闹剧。这样的解构确实对宏大叙事,战争等概念极有杀伤力,在根本上不反对西方主导的现行秩序的前提下,反战成为一种对西方反对者们单方面使用的政治狗哨,这些年被运用的得心应手。
然而世界终究是物质的,物质终究是冷冰冰的。有个有趣的现象,在知乎微博等平台,关于本届其他奖项的提问和讨论连篇累牍,然而关于和平奖的讨论却寥寥无几。为什么这波认知作战没发动起来?因为加沙的平民仍然在大量死亡,因为以色列仍然在轰炸医院。幻想自己生活在玫瑰色世界的嘤嘤怪们,不得不开始直面这个世界真实,巨大又深邃的裂痕。
文学奖,让玫瑰世界观破碎
这个时候,文学奖结果的公布,堪称把本届诺贝尔奖彻底上升到了当代滑稽艺术的高度。韩江这位女作家我之前不了解,文学奖结果公布之后,国内互联网上马上出现了不少韩江是“东亚父权和东亚男性批判者”之类的文案。我下意识的以为这次颁奖又是针对东亚国家的狗哨,然而跟文学圈的朋友请教了下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文学圈的朋友们对这个结果也不满,不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是因为他们觉得韩江的作品文学水平实在不够,比较糙。文学奖历史上不是没有水平差的,但他们觉得韩江这些差的里面也算差的。然后韩江的作品实际上跟女性主义关系不太大,实际上批判的是韩国的系统性暴力问题,大概就如组委会给的颁奖原因“直面历史创伤与无形的规则,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至于一开始很多人把韩江说成东亚父权制批判者,可能是因为对她的作品望文生义,以及当下在一些群体中盛行“有女拐女”风气的原因。
听完这些后,我又以为这可能是诺奖组委会与和平奖配套打的反战组合拳,然后我看到了下面这个视频。
熟悉韩国历史的朋友,尤其是“五学”爱好者们应该一下就懂了。韩江出身光州,但并不是光州屠杀的亲历者,9岁时随父亲举家搬到首尔,四个月后光州事件爆发。虽然没有亲历,但光州事件带来的影响一直像噩梦一样萦绕在她的生活中。
了解了这层背景,就会发现文学奖对前面的AI奖和和平奖形成了莫大的讽刺。从国内这几天跟风的“东亚父权批判”上看,今年的文学奖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还是起到了狗哨的效果,毕竟玫瑰色嘤嘤怪们不会深入思考这些。但细究起来就有意思了。
光州事件的主导者是全斗焕,背后则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当时韩国军政府的存在,包括光州事件的爆发,跟所谓的东亚父权原罪有什么关系呢?这恰恰是左翼革命失败的结果。
事情的另一面是,全斗焕时期韩国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韩国今日成为发达国家的基础,而在这前后,李家坡,香港,台湾等地也都在各自的独裁主导下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这些地方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也是美国转移产业,与这些国家在经济上深度联结的过程。而这些依靠独霸和西方西方发展起来的地区,又长期被拿来当作攻击中国落后的依据,并在某种程度上滋生了当下的玫瑰色群体们。
实际上,当前中文互联网上各种“东亚原罪论”,在很多问题上说什么“中日韩全都一样”,本质上都是借着东亚的名头在搞老中PUA。日韩这两个国家的很多问题根本就跟什么“儒家文化圈”没多大关系,而是由独立现代化而导致的。现在,一个被拿来当成狗哨的作家,实际上在告诉你东亚社会的结构性暴力和历史创伤是怎么来的,这对玫瑰色世界观的冲击怕是看一百部《芭比》修补不好了。
其实我理解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的难处。公允的说,除了冷战时期一些针对苏联的颁奖,以及后来针对中国的颁奖,文学奖这个获奖群体有左翼倾向实际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韩江这次也因为当下的战争宣布不会举办相关的新闻发布会。
在这一年多的加沙危机中,我们看到大批西方左翼学者和青年群体破防,因为这一次,很多事情无论如何没法再假装看不到了,可以说以加沙危机为开端,西方由白左思想为青年们系统构建起来的玫瑰色世界观真正开始了破碎的进程。那些还想骑墙头的西方左翼大儒们,以及伯尼桑德斯这样的伪左翼最终都会被挂在耻辱柱上。
至于本届诺奖,就像开头说的那样,我善意的理解,它已经一百多岁了,老了,在当下这个现代文明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上迷路了,所以也没必要太在乎如何了。
AI或许在未来真的能拯救人类,但首先它得能在当下的危机和动荡中拯救自己。一个80-90分的好东西,很多人非要吹到150甚至是200分,并幻想它能拯救自己,那最后只会带着它一起完蛋。
百多年来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朝着西方取经,取了一百多年,今后能取到的真经怕是越来越少了。如来不行了,那最后就只能自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