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求苹果手机的制造回归美国,在美国设厂生产。苹果借口种种困难,强调在美国生产几乎不可能,至少在短期内不可能。但是,特斯拉电动车却可以在美国和中国两地设厂制造,这是为什么?
其实,苹果手机在中国的所谓“制造”,主要是“组装”,涉及几千种零部件,极为复杂。据说,唯有中国的供应链经过几十年来的磨合,最为成熟,而特斯拉电动车的供应链却相对比较简单。
但是,苹果手机可以在印度生产,却不能在美国生产,看来问题的关键仍然是人工成本。富士康在中国的工人数以百万计,这在美国几乎不可能。
根据网上资料,苹果手机组装的自动化程度不到1/3,而特斯拉电动车的自动化程度则高达2/3。自动化程度越高,在美国制造的可能性就越高,就像“天源服装”的美国厂,由于大量采用机器人,每件T恤衫的人工成本仅0.33美元,低于世界上任何低工资国家的成本。
苹果手机从第一代产品开始,就为了节约成本,将组装外包给富士康,企业的注意力集中在提高产品的性能,而不是制造技术的改进。特斯拉从一开始就在美国本土生产,企业的注意力不仅在于产品的性能,也在于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
也就是说,苹果手机和特斯拉电动车,代表了两种很不相同的企业文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拖累了苹果手机制造技术的改进,而美国的高昂劳动力迫使特斯拉从一开始就不得不依赖生产技术的高度自动化。
难怪马斯克对机器人如此感兴趣。
据媒体报道,2021年8月的“人工智能日”,马斯克首次提出Tesla Bot(“特斯拉机器人”)概念,目标是替代人类执行危险或重复性任务。2022年10月,第一代“擎天柱”Optimus 原型机亮相,全身28个自由度,能完成浇花、搬运等基础动作。
从2023年2月开始,他们启动了首个人形机器人项目,即“大黄蜂”Bumblebee。2023年9月,Optimus通过端到端神经网络实现视觉分类和单腿瑜伽动作,同年12月发布的Gen-2版本减重10公斤至63公斤,步行速度提升30%,新增22自由度灵巧手和触觉传感器,可完成“二指拿鸡蛋”等精细操作。
2024年4月,Optimus进入特斯拉工厂执行电池分拣任务,人工干预率从30%降至5%;10月在Robotaxi Day活动中展示聊天、倒饮料等交互功能,尽管部分动作仍需远程操控,但标志着向家庭场景迈进。
今年3月,特斯拉宣布Optimus量产目标为5000台,零部件储备可支持1万至1.2万台产能,中国供应链贡献40%核心部件,包括长坂科技的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成本降低60%,推动售价低于2万美元。Optimus的核心突破包括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提升关节负载能力3倍、端到端神经网络实现自主纠错、多模态大模型支持自然语言交互,以及影子模仿学习大幅缩短技能训练周期。其应用场景从工厂扩展至家庭服务、医疗和教育领域,预计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超200亿台。
4月2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第二代”(Optimus Gen-2 )的最新运动视频,称其机器人再次更新,“精准执行器加速自动化”,“步态更稳,摆臂更轻盈,AI技术与车同源,持续进化”。同时,特斯拉未来将实现“不到5秒就生产出一台无人驾驶电动车”,并最终达到无人驾驶车的行驶安全水平、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的目标。
现在,特斯拉的智能手机Pi也将上市了,据说可以和特斯拉的卫星群Starlink联网,技术上更先进,而售价仅239美元,将于明年上市。很多人说,这将是苹果手机的“末日”。
(作者:Ksliu,美国知名时事评论员;供稿并修订:肖志夫,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图片Ksliu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