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学者”网站4月16日文章,原题:“美国例外论”如何催生“中国威胁论”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在日益分裂的政治环境中,“对中国采取点行动”似乎是美国两党唯一能达成共识的事情。因此,毫不奇怪,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渗透到美国公共生活中,与上世纪50年代的“红色恐慌”如出一辙。 美国人对中国的恐惧无处不在,似乎已没有理性可言。制造恐惧的言论并非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展的回应,而是美国认同危机的症状。
美国身份认同的特点就是绝对信仰“美国例外论”。这种意识形态宣称美国高居现代化顶点,作为自由堡垒独一无二。要成为自由世界的捍卫者,美国必须保护世界免受某些东西的伤害。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是,如果没有敌人来定义自己,美国的身份认同就无法存在。
随着世界告别美国冷战后胜利阶段,“美国例外论”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脆弱。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失败及留下的烂摊子,使其传播民主的承诺化为泡影。在国内,全球金融危机打破人们对美国经济体系稳定性的信心……现代身份认同的基础不断受到侵蚀,非但没促使美国进行有成效的反思,反而使其更用力地维持“例外”意识,企图通过新敌人来消除对其合法性日益增长的质疑。中国成为这种敌人的绝佳人选。
中国曾很符合“美国例外论”的理念,中国一直被描绘成一个在美国“慷慨”指导下茁壮成长的新兴国家。但中国并没有变得更像美国。相反,中国不仅打破美国的期望,拒绝西方治理模式,而且表现出色,取得了堪称奇迹的空前经济增长。
于是,“中国威胁论”充当了美国生存危机的权宜之计。这种威胁论的效用并非来自客观性,而是来自对安全的心理渴求——分散美国人的注意力,不去关注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当今中国是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的合法竞争者,从根本上挑战了“美国例外论”。这也是为什么诸如“这些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军舰,但它们不是美国的”之类的离谱宣传几乎不会让大多数西方读者感到有何不妥。
美国(以及西方国家)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对中国的看法。中国不是、也从未是美国可以拥有、塑造、定义或指挥的。这种旧的思维框架植根于“美国例外论”。更重要的是,美国必须放弃冷战后的胜利主义情绪。霸权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共存。要与中国进行有意义的接触,美国必须摒弃“美国例外论”的谎言。如果因为一个国家脆弱的自尊心而使数十年来的全球化、发展和进步付诸东流,那将是难以想象的悲剧。现在或许是美国该反省的时候了。(作者加比·格林,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