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2021年的热点新闻,三个副部级新机构的诞生,应为其中之一。
如果说国家乡村振兴局事关全面小康,国家疾控局关注我们的生命健康,那么国家反垄断局则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可能有人认为,它只是涉及收购、投融资等,离老百姓比较远。其实并不然,防止资本“任性”,恰恰能够保护最广大个体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对各大互联网平台呈现出的强监管态势,即是例证。监管不断动真格后,效果几何?
《反垄断法》的两个13年
从开始制定,到表决通过,被称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用了13年。颇为巧合的是,从施行到首次“大修”,《反垄断法》又用了13年。
2021年10月,该修正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的截止时间是11月21日。而就在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
从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都有反垄断监管职责,到2018年统一归集到新成立的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再到国家反垄断局亮相,反垄断监管力量逐渐加强,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无论法律修订,还是新机构成立,此时密集出现并非偶然。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会议频频释放出反垄断的信号。比如今年3月和8月,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和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一次会议均部署了“充实反垄断监管力量”的改革任务。
谈到如今的反垄断,就不得不说一说平台经济。近年来,由互联网平台协调组织资源配置的平台经济迅速扩张,网购、网约车等逐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在推动生产生活便捷高效的同时,平台经济一系列沉疴新疾不断冒出来。比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搞“二选一”、烧钱抢占“社区团购”市场、实施“大数据杀熟”“掐尖并购”等垄断行为。
动真格后的变化:外卖佣金6%-8%
垄断、限制竞争和不正当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大敌。市场经济越发展,公平竞争就越重要。
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保护中小微企业利益,以及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国不断加大平台反垄断监管执法力度,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比如在建章立制方面,2021年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平台经济垄断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系统性规范。
在执法实践方面,相继查处阿里巴巴、美团“二选一”等重大典型垄断案件,对45起平台企业未依法申报案做出顶格处罚,依法禁止虎牙斗鱼并购案,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等,让网友大呼“干得漂亮”。
上述“出手”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以美团一案为例,市场监管总局在罚款的同时,向美团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其围绕完善平台佣金收费机制等进行全面整改。
此后,美团大力推进“费率透明化改革”,将技术服务费(佣金)和履约服务费完全拆分。佣金主要包括商家信息展示服务、交易服务等的费用,按比例收取,一般在6%-8%之间。履约服务费包括支付骑手的工资等,只在商家选择美团配送时才会产生。
上述6%-8%个位数的佣金,相较于主播直播带货的佣金(一般为销售额20%)、网约车平台服务费(少则20%-25%,有的高达35%)、安卓市场游戏类应用抽成(一般50%左右)等,可谓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
打开平台算法的黑箱
破除平台企业“赢者通吃”式的垄断,除了鲜明的“亮剑”态度,还需要破解一个技术困境——算法。
《反垄断法》修正草案拟规定,经营者不得滥用数据和算法、技术、资本优势以及平台规则等排除、限制竞争。但在执法过程中,该如何识别和收集证据?
除了加强对执法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平台企业的公开透明也非常重要。以网约车平台为例,滴滴官方宣布,滴滴车主App上线试行“司机收入报告”。试点区域的滴滴司机可以率先体验透明账单,乘客支付金额和司机收入金额都一目了然。美团的费率透明化改革之后,商家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每笔费用的计价规则及每笔订单的支出明细,自主选择是否使用美团配送。
需要指出的是,打开算法黑箱并非让平台企业公布源代码,而是增加透明度,包括履行标示义务、向监管部门报备参数,以及向社会公开参数都是可选择的方式。
用监管击碎一家独大
平台经济领域不是法外之地。同样,反垄断是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高效发展。
从宏观方面讲,当前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5亿户,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从微观方面讲,企业形成垄断后会利用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随意定价、一家独大,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中小微企业的权益。反垄断则是制约经营者追逐垄断利润,进而保护大家的利益。这样平台才能够帮助行业朝着更加公平普惠、公开透明的方向继续发展。
平台企业似乎都喜欢谈生态,总认为有了技术、产品、用户、服务、流量等,就能搞成“闭环体系”。殊不知,互联网生态最不可缺的一环,正是法律。发展与规范并重,支持与监管齐抓,方能营造更加健康的平台经济生态。
如今,伴随着《反垄断指南》的出台、《反垄断法》的修订,以及国家反垄断局的成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法律规制各个主体的前提下,健康的平台经济生态圈一定能够塑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