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张德江特稿:绝不可把权力游离于人民的监督和制约之外
原标题:“绝不可把权力游离于人民的监督和制约之外”--记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
2013年03月17日 00:41:2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 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00多天后,66岁的张德江3月14日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执掌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履行13亿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
在更加注重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作为新中国第九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使命艰巨,任重道远。
推动立法 彰显法治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张德江看来,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社会和谐安康、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近年来,全国人大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为标志,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张德江多次强调,加强国家民主法制建设,把各项事业纳入法制轨道。
环境领域的立法,是张德江的一个关注点。3月4日,张德江在新一届全国政协民革、台盟、台联界别委员联组讨论会上,仔细听取了委员们关于“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化,建设美丽中国”等法制建设方面的发言。
张德江充分肯定了环境立法的必要性:“尤其是北京地区、包括整个华北地区连续多天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使环保问题进一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他还回忆起往事:“我在农村插队的时候,在地里干活儿渴了,就到小河沟,把水噗噜、噗噜就喝。现在,恐怕没有人敢直接喝了。”
张德江提及的在农村插队,是他40多年前在吉林省的知青岁月。1968年,张德江从吉林省长春市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罗子沟公社插队,属于被称为“老三届”的知识青年。
他在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后,还兼任了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高度重视人大工作。
实际上,张德江在多个地方任职期间,都曾对立法等法制工作进行了诸多探索。
2005年,张德江便在广东表达了关于立法的观点:“始终把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他强调,要走群众路线,坚持立法的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逐步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
2012年3月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后,张德江则不止一次强调了法制环境的重要性:“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坚决防止和反对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干预具体案件”……
“要增强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意识和能力。”他说。
中国各民主党派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的重要方面。张德江近期在几次出席民主党派的相关活动时,真诚希望他们带领广大成员,发挥社会和法制领域人才优势,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深入考察调研。
依法监督 强化履职
目前,中国正经历经济社会转型期,民众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好地履行职责,普遍抱有高度期待。而这,正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所需着力之处。
“中国共产党要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就要加强和改善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尊重人大的地位”,“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任职广东期间,张德江如此强调。
他还特别提出人大要建成“三个机关”的概念,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努力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执政掌权的第一责任,就是为人民服务,绝不可用来谋取私利,绝不可把权力游离于人民的监督和制约之外。”2006年,张德江在署名文章《理想·责任·能力·形象》中这样写道。
1946年11月生于辽宁省台安县的张德江,197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系。先后担任过吉林省延边大学副校长、延吉市委副书记、延边州委副书记,1986年进京任民政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从1995年开始,张德江曾历任吉林、浙江、广东、重庆四省市的“一把手”--中共的省(市)委书记。在担任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前,他曾连任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每个地方,他都反复强调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2003年,他还使用了“理直气壮”等词语。
--“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理直气壮地把监督抓起来,以依法促进‘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
张德江一再重申,“一府两院”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要重点完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通报重要工作情况的制度。
他还表示,要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协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能。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处于监督和制约之下。
在一次会议上,张德江曾动情地说:“有些干部抱怨群众觉悟低、素质差,不配合工作。请问:你深入群众了吗?你了解群众吗?你和群众的感情到底如何?”
作为人民的代言人,人大代表尽责履职尤显重要。在张德江的理念中,更是必须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要切实保障人大代表知情权,拓宽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他说。
他也对代表们提出要求:“人大代表必须认真负责地履行代表职责,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心系人民 责任为重
“嫩江不退到安全水位,我不会离开。”1998年嫩江流域特大洪灾中,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的张德江,留下了乘冲锋舟到镇赉嘎什根乡看望被洪水围困群众的难忘身影。
在嫩江抗洪前线坐镇指挥时,张德江一直坚守的信念是,无论洪水有多大,都要确保嫩江大堤的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地方主政期间,每逢重大自然灾害,张德江总是身先士卒,靠前指挥。
对人民利益的关切,同样体现在张德江对教育和就业等民生问题的重视上。
“今后的发展不是看资源、地理位置,关键是靠人才、靠知识。”在张德江看来,抓教育是一大德政,不重视教育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
张德江1980年至1983年曾担任过吉林省延边大学副校长,使得他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浙江,他强调要努力将浙江大学建设成一流大学;在广东,他要求广州大学城建成全国一流大学城;在第28个教师节,张德江来到重庆大学,考察学校教学科研工作……
最近5年,担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德江分管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工作。
在多个场合,张德江都一再指出,要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重点,做好农民工和就业困难群体等人群的就业工作。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中国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
同时,张德江更特别强调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一人上学、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他强调,要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全方位开发人力资源。
作为解决就业的重要平台,民营企业能否在新形势下健康持续发展,张德江也十分关注。
“一有土壤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张德江以此赞扬民营经济的顽强生命力,也强调政策环境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无论在哪里任职,他都格外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强调“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战略方针”。
而在中国基层民众最为关心的社会保障领域,张德江在国务院工作期间,一直积极推动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前,中国已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除此之外,在广东5年的任职,张德江对港澳的发展也十分关心。
3月7日,张德江分别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香港代表团、澳门代表团审议,充分肯定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3月8日,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张德江再次强调,要继续深化粤港澳合作。
早在2004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提出并推动广东及珠江流域的9省区与港澳建立“9+2”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张德江在其曾经任职的四个省市,都结下了深厚感情。离开吉林时,他说了三句话:吉林是个好地方,我没待够;吉林是个干事业的地方,我没干够;吉林的干部群众朴实,我没处够。在离开浙江时,他说,浙江人民勇于拼搏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我工作了四年多,学习了四年多,只能算本科毕业,今后还要学习。当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希望老领导多去广东看看时,张德江答道:珠江水,南国情,难以忘怀。去年张德江临危受命担任重庆市委书记,8个月后,他在离任时感慨:重庆在我心中,我祝福重庆!
张德江曾经撰文写道:“共产党员要树立干净干事、亲民爱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形象。”
这,也是其对于自身的期许与写照。
张德江夫人辛树森是高级经济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们在当知青一起到农村插队时相知相爱后结为夫妻,并育有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