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张伯礼院士接受健康时报的采访,谈了自己对目前各种冠名之“新冠特效药”的认识,再次体现了一位老党员实事求是的品质。
张伯礼院士:“在新药刚研发上市时就称之为‘特效药’,是不严谨的叫法,经过广泛炒作后可能会对广大群众产生误导作用”。瑞德西韦、羟氯喹等一开始就被捧为是特效药,现在来看,基本可以认为是轻率的,显然也是有违实际的。
的确如此!
新冠全球大流行2年了,人们对新冠有效药物的期待是很大的,尤其是海外疫*情严重的国家,毕竟现在都是地球村了,在这种大流行中,各个国家很难做到“独善其身”。因此,有新冠有效药物研发出来是好事,但是这些药物一出来,很多媒体都以“特效药”等标题进行报道,实际上却多只是报道时轰动一时,股票市场变化剧烈,却并没有媒体所报道的或人们所预期的那般“改变游戏的规则”。
张伯礼院士说:“特效药一般认为是对一个疾病有特殊疗效的药,稍具体一些就是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微的药。”“特效药都是经过严格临床评价后被公认的,所以特效药应该是疫*情阶段性结束后,对疫*情进行一个宏观的复盘,综合总结分析疫*情救治情况,然后对其中发挥良好临床疗效且副作用轻微的药物进行评价得到的一个称谓。”
所以,刚研发上市就称为“特效药”不严谨!
早先的瑞德西韦被冠以“人民的希望”,但很快随着疫*情的发展以及实验的进行,结果很是差强人意,瑞德西韦很快跌落神坛。后来的羟氯喹也是如此,并没能“改变游戏规则”。但中国却在较短时间内趟出了一条抗疫成功的路:群防群控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整套疫*情防控体系。
尽管如此,其他国家却没能抄好这个作业,或者说欧美等国一向比较自大,要保障的根本也不是人民的利益,所以他们要探索不同的抗疫之路,比如“将新冠当成一场大型感冒”或是“躺平”“群体免疫”,结果却是一地鸡毛。
如果说2020年上半年全球都还比较懵时出来这些不太严谨的报道,似乎还可以理解,但现在都2年了,还是这样。
仔细想想,不止对新冠药物的报道是这样,对新冠疫苗的报道其实也是类似。媒体也是紧紧抓住了人们对疫苗的期待,疫苗刚面世的时候,那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诸如“100%防感染”“100%防重症”等等表述都能见诸于报道标题。但在真实世界中,这些又被一一打破,人们也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中渐渐看到了真相或是选择性遗忘并接受。
还是应该实事求是地报道。
从去年到今年,张伯礼院士总是敢于“逆流而上”,实事求是地讲话。
去年5月12日,张伯礼院士在给天津市大中小学师生上的抗疫思政课上,点名批评了方方等人价值扭曲,毫无家国情怀。可谓是一身正气!
当时,张伯礼院士还写了一首打油诗,表达了中华医药抗疫的高度自信。
《找“特效药”》
文/张伯礼
特效、特效、特效药,
找呀、找呀、找不到。
偶尔找到有些效,
价贵副作用更糟。
还是疫苗靠些谱,
研发出又用不着。
因为疫*情已过去,
下轮再来等着瞧。
全国都在用中医,
简便廉验有疗效。
睁大眼睛看不见,
灯下黑呀憨傻笑。
这首诗放到现在仍不过时。
今年6月26日,张伯礼院士做客江西卫视《闪耀东方·中国大思政》节目,在这个节目上,张伯礼院士讲了在武汉抗疫的过程和结果,谓之“科学的中医抗疫”,并直说有些败类被海外跨国集团收买故意抹黑中医药。可谓是有理有据,义正辞严。
还有很多,总之,张伯礼院士的言行体现了“大医精诚”的中医人精神,体现了一个老党员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
最后,再说“特效药”。
按照这个定义:“特效药一般认为是对一个疾病有特殊疗效的药,稍具体一些就是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微的药。”,在一线抗疫中开发出来的中医药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便是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微的药物,中医药便是“特效药”。
在近2年的抗疫中,清肺排毒汤一直都在临床使用(中医用药会随症加减),今年3月,三方作为新药已经获批上市。真要认真来讲,从临床疗效来说,中医药并非不及那些见诸报端的“特效药”,只不过对市场的影响较小,不受媒体“青睐”罢了。
张伯礼院士说:“我们也需认识到,新冠疫*情不会因为一款新药的横空出世而瞬间消失,实践证明中国群防群控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形成的一整套疫*情防控体系是抗疫新冠肺炎的有效利器。”
所以,别再炒作“特效药”。
【文/壬岷,本文原载于公众号“188金宝搏网论坛”,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