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吕嘉戈老师授权本公众号连载其最新著作《中医现代化探索》一书,欢迎读者朋友们订阅。今天的内容是本书的附录三,也是本书的最后部分。前面的内容请到本公众号话题#《中医现代化探索》连载中阅读。
附录三
(此文为首次发表)
阴阳五行一一普适性规律
吕嘉戈马蔼乃
摘要:“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方法中对地球万物宏观的形象化表述,也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创立发展的指导方法。本文从其源自中国哲学方法中根据地球自转、公转的客观规律,通过形象化方法把握到地球自转产生阴阳,地球公转形成五行。从而论述阴阳五行在中国文化与中医科学领域中的指导作用,进一步论述在自然科学、社会学科中所表现出的普适性规律。
关键词: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阴阳五行这个地球万物的宏观来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阴阳五行”源自7000年前的伏羲时代,成熟于黄帝时代,普及于春秋战国时代及汉代,鼎盛于宋代,满清以来衰败。五四运动后,被当作“封建迷信”批判。阴阳五行与阴阳五行学说是有区别的,阴阳五行就指地球万物的宏观,而阴阳五行学说则是具体应用的,属微观。中国古人对阴阳五行学说早就总结出一整套的规律,在黄帝内经中,对整体论的中医,从人体与环境两方面总结了阴阳五行的关系,见图1。
中国哲学方法中地球万物的宏观阴阳五行与西方的点、线、面、体等四要素,完全是不同的两种哲理体系。
西方立足于点,两点之间连成一直线,三点决定一个平面,四点决定一个空间,点与点之间相关,每一点对应其它三个点,因此有三乘以四,共十二种关系。最为典型的就是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现代哲学研究,将西方科学归结为简单性科学。
中国立足于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每一个对应其它四个,因此有四乘以五,共二十种关系,再加上阴阳,再乘以二,则有四十种关系。如果从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关系看,五行中除了相生相克,还有相乘相侮,因此各种关系远不止四十种,所以现代哲学研究认为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的科学体系应该归结为复杂性科学。复兴中华,正是应从立足于阴阳五行的现代化,研究复杂性科学入手。
根据《易经》,可以将阴阳五行诠释为由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经过形象化方法而把握到的。地球自转,分为黑夜与白昼,形象化表述为“阴、阳”地球公转同时分东、西、南、北、中,形象化表述为五行(空间方位)。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分“月、日”,也即“阴、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又分春、夏、秋、冬,四季,太阳居中,也同样为五行(时间序列)。地球公转春夏秋冬四季在地球上发生,四季与地球无法统一,运用形象化方法将春夏秋冬抽象为木火金水,将地球抽象为土,于是四季得以与地球相通,遂有了木火土金水五行。周易与阴阳五行,见图2。
钱学森在研究现代科学技术时,经过多年的探索,从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科中,将数学科学提出,成为独立的门类,1981年提出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1983年提出军事科学,1985年提出行为科学,1986年提出地理科学,1996年提出建筑科学,再加美学,共11个门类。钱学森认为虚拟技术,将来可能成为一门新的科学,根据虛拟现实的发展,2010年我们正式提出第12个门类为虚拟科学,钱学森曾经想把意识科学替代思维科学,但是80年代时机还不成熟,决定暂称思维科学,20世纪90年代,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提出意识科学,2012年我们将意识科学(思维科学)提出,列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仍然是12个门类,而哲学是贯彻于所有学科的,见图3。
左边为认识世界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地理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左半脑);右边为改造世界的科学,包括:虚拟科学、建筑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思维科学(右半脑)。自然科学对虛拟科学、地理科学对建筑科学、社会科学对军事科学、人体科学对行为科学,思维科学属于人脑的意识领域,而人脑又分左右两半脑,因此也是符合阴阳五行的。哲学与美学纵贯各个学科,系统科学与数学横插各个学科,是各门学科所共有的。
在社会学科方面,毛泽东主席是运用阴阳五行的高人,众所周知的“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等等。当前的社会文明包括“政治文明、科技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社会上的个人,相应地应具有“德、智、功、爱、康”的品行。“德对应政治文明,智对应科技文明,功对应物质文明,爱对应精神文明,康对应生态文明”,无不符合阴阳五行。
式(10)也适用于社会、人文等学科,只要对定性描述完整的学科,就能用定量数学模型表达,从定性到定量就是从学科转变为科学。
中医的气血数学模型(1)、脑能质量模型(9),使中医气功医学现代化,并使中医、气功医学成为阴阳五行复杂性科学的第一推动力,成为复兴中华的开门钥匙。
由以上多个科学定律和质能公式看,阴阳五行已然成为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科的普遍规律,在对气功医学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中,阴阳五行的关键作用已经显现出来,进而对上述多个成功的科学定律和质能公式进行分析,同样个个具备有阴阳五行,甚至发现,凡是不具备有五个内涵即阴阳五行的定律和公式,均无法得以成功,如果达不到五个要素(因子或因子团),则证明尚未完全发现规律;如果超越五个要素(因子或因子团),则证明尚未完全收敛,达到稳定的规律。
以上规律已经用于评审研究生论文,以及科研成果评审,均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