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主管的学术刊物《学术前沿》 2019年10月20日 179期第6-14页发表笔者关于生态农业 的新观点,下面分期转发如下(发表时有删减,此处为原文):
摘要
生态农业对于环境保护、维护生物多样和人类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生态农业概念不清,没有认真总结生态农业科学原理与技术,造成了对生态农业的严重误解,决策者不能旗帜鲜明地发展生态农业,任由市场调节。很多非生态农业产品打着生态农业的旗号大行其道,造成了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不信任,严重阻碍了生态农业发展。本文重新定义了生态农业概念,厘清了生态农业的边界,并提出了指导生态农业发展的5大理论体系与8大科学技术,为生态农业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生态农业;科学原理;应用技术;环境污染;食品安全
1 引言
长期以来,生态农业被认为是小众,只有少数人才能够享用,其实这是一个严重误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解,是因为人们对生态农业的科技进步不了解、传统生态农业概念模糊、边界不清楚等。经历100多年发展,生态学日益成熟,在我国已经成为与数理化并列的一级学科,一些基本原理应用到农业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现代生态农业不仅突破了人们所担心的产量低问题,而且在环境保护、遏制气候变化、全民大健康工程、乡村振兴、城乡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环境与健康问题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生态农业,顾名思义农业生产方式是生态的,是在健康的生态环境之下,用健康的办法进行管理的农业,以种植谷物、油料作物、中草药、蔬菜、果树、烟草等经济作物和仿生态养殖为主。生态农业所需要的原料尽量就地取材,来自自然界,不用农药、农膜、植物生长添加剂和转基因种子,尽量不用或使用少量化肥而并满足植物对水、热、矿物质需求,其产量不低于或高于常规农田。生态农业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尤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平衡;在必要的时候用物理+生物方法控制虫害,不用化学农药灭杀;对于杂草,则采取机械处理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办法,尽量避免使用有害除草剂。生态农业不仅需要建构人与自然共生、循环关系,而且需要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由于生态农业边界不清楚,很多非生态农业的元素如农药、化肥、地膜、激素、反季节种植与养殖,都混在生态农业中,造成了概念混乱;由于对生态农业的可续原理不清楚,人们将生态农业简单等同于原始农业;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生态农业所使用的科学技术被忽略,转而使用现代化学农业技术。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生态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本文试就与生态农业相关的概念、边界、科学原理与应用技术等热点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2 生态农业的概念
传统生态农业概念如下:生态农业是从系统理论思想出发,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管理手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地组织,规划进行的农业生产。这种农业生产是无机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有机结合,它是用生态学的原则来管理和建立的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林、牧、副、渔等。生态农业主要依靠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来发展农业,这是一种低能耗农业,主要靠太阳能和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尽可能少的能源、化肥、农药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深加工原料;对土地精耕细作,使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体,较为理想地实现农业现代、生态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约和再生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等综合统一,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生产和环保协调发展,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2]。
上述概念过于冗长,解释过多,存在的问题有四个:一是原则太多,包括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综合运用、因地制宜、规划进行、无机农业与有机农业结合、生态学原则等等;二是限制条件太多,如在一定区域内、主要依靠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尽可能少的、尽可能多的、较为理想地等;三是含糊,如有机和无机结合,怎么结合没有说,经济上可行也很弱;四是没有旗帜鲜明地说出生态农业特点,即杜绝化学农药等有害化学物质,发挥农业环境保护与健康功能,所生产的是健康食品,其经济效益高于常规农业等。至于生态农业在能源节约与再生利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生态农业的副产物,只要认真发展生态农业就能达到,不必要刻意强调。总之,对于传统的生态农业概念,读后仍然不知道说什么。为此,我们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如下:
生态农业是在生态科学理论指导下,所开发的环境友好性、耕地固碳固氮型农业,是基本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农药、除草剂、地膜、激素、转基因种子,而满足植物健康生长的一类农业生产方式。长期坚持下去,耕地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出来的食物为绿色食物(使用少量化肥,其余化学物质不用)或有机食物(化肥也不用),在市场上价位高于常规农产品。
从生态农业的特点来看,生态农业并不是为落后、低产、低效的代名词,而具有十分明显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生态农业是在传统农业智慧基础上,利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提升的一类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