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星期五) 阴 微风
早晨大约7.30时从成都双流机场赴井冈山机场。
大约两小时的航程。
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中共井冈山市委党校)的中巴车早已在此等候。据有关资料介绍,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是井冈山市委直属事业单位,是负责对外开展党性教育、各地行政、事业、企业来山进行党员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培训的专门机构。
车至井冈山市茨坪镇,耳边即响起了阅兵式合唱歌曲——《雄伟的井冈山》的动人旋律:“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歌声是那样的洪亮悦耳,那样的壮气提神!
“二万五千里万水千山,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
歌声中,我们细阅着培训班联络员刚发到手中的介绍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的小册子资料,从中我们知道了该学院位于该镇红军北路22号茨坪景区内(原良景山庄),总面积13873平方米,建筑物占地面积1429平方米;有较宽敞的公共场地和活动场所......。
“万里长江水,奔腾向海洋,保卫祖国作栋梁,人民军队忠于党,共产主义定胜利,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
歌声中,我们在学院大食堂开始了集体午餐。餐后,即由班主任和学校联络员安排发放红军衣裤、皮带、背包和一周《培训安排表》。
我选择的红军衣裤是大号。
回到寝室一穿,正好!
对着镜子一照:蛮合身呵!蛮精神呵!
晚上是自由活动时间。
通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到如下信息——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连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遂川县、赣州市,西靠湖南炎陵县、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
井冈山的交通十分便利:有泰井高速、井冈山机场、京九铁路在井冈山下有井冈山火车站以及长途汽车站。
井冈山距江西省省会南昌352公里,吉安市131公里,赣州市181公里,泰和县110公里,遂川县88公里;距湖南省省会长沙市365公里,茶陵144公里,炎陵88公里。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案堡,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井冈山很多的革命人文景观,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遗址最集中的地方。
井冈山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景区内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郁。
井冈山的主要景观类型有:峰峦、山石、瀑布、溶洞、气象、高山田园风光、次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温泉等八类。
井冈山具有雄、险、秀、幽、奇"的特色。可以春赏杜鹃、夏观云海,秋眺秀色,冬看雪景。
井冈山尤以雄险的山势、奇特的飞瀑、磅礴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鹃花而蜚声中外。
井冈山呵,一个融革命传统教育与风景旅游揽胜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区已经形成啊!
5月16日(星期六) 中雨 微风
上午:参加开班仪式;受领红军帽;听取《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精神》讲座。
开班仪式上,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负责同志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似乎点燃了我心中的一团火,激发了我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有关教授作的《井冈山斗争史及井冈山精神时代价值》的专题报告,为我们翻开了中国革命风云澎湃的历史画卷,给我们解读了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专题报告,我明确了以下道理;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深刻而丰富,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信念。
信念,是建立在朴素的阶级感情和基本的政治觉悟之上的。
当年,跟随朱毛上井冈山的红军战士,绝大多数是穷苦人出身。经过红色教育引导,这些红军战士逐步明白了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统治、消灭剥削制度、过上好日子的道理。
因此,“革命必胜、敌人必败”的信念牢牢地植根于这些红军战士的头脑之中。
抱着这样的信念上战场,这些红军战士就会冲锋陷阵,不怕牺牲,英勇杀敌。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几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井冈山精神与革命胆略和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结合在一起。
井冈山斗争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胜利也有失败,有阳光普照也有乌云翻滚,战斗失利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遇到几次严重的挫折。
这种情形下,有人对革命前途感到迷茫,对革命能否取得胜利产生怀疑,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一时间,红军队伍里迷漫着一种悲观情绪,革命面临着是继续干下去还是中途散伙的抉择。
毛泽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回答这个疑问,提出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基本思想,揭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从而稳定了军心。
当时的井冈山处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敌人的严密封锁给井冈山根据地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用毛泽东的话说是“款子万难、粮食万难、伤病医药万难”,困难“有时真是到了极度”。
然而,井冈山军民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自力更生渡难关。
“好在苦惯了”是井冈山流行的一句话。
“红米饭,南瓜汤”是红军乐观主义的写照。
革命红旗能够在井冈山飘扬两年零四个月,靠的就是以革命胆略和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结合在一起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通过革命者坚定的人生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彰显出来。
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井冈山,斗争形势异常残酷,敌人的屠刀沾满了革命者的鲜血。
一些共产党员不幸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烤打,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用生命保守党的秘密,保护组织和同志。
这些共产党员之所以这样做,之所以有如此钢铁般的意志,是因为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主义,并将此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政治信仰。
按照这些共产党员的生死观来说,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解放,死是光荣的;为主义而死,为信仰而死,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如谢开甲、刘真、伍若兰等就是这样的共产党员。他们真正做到了“不畏难、不怕死、不爱钱,为共产主义而牺牲”。
井冈山精神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员以身作则的好作风彰显出来。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没有特殊党员,毛泽东、朱德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享受一样的生活待遇。
井冈山地区实行了“民权革命”,红军内部也通过士兵委员会实行了民主主义,密切了士兵与群众间的关系。
毛泽东亲自到农村搞社会调查,并抽出时间访贫问苦。
红军战士人人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维护了秋毫无犯的新型军民关系。
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党风纯正,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以身作则好作风才能得以很好彰显,军民才能完全达到当时的团结一致,亦才能成为当时红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井冈山精神通过红色历史的再现在今天仍具强大的生命力。
井冈山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红色历史的再现。
井冈山精神既有特定的历史背景、真实的历史资料、生动的人物故事,又有鲜活的英雄群体和显著的思想性特点。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什么只有上井冈山一条路?
井冈山根据地为什么能在白色恐怖中生存发展?
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为什么能在井冈山成功?
为什么井冈山的物质极度匮乏而红军的士气那么高昂?
革命英烈为什么能坦然地面对死亡?
井冈山的人民群众为什么宁可牺牲也要支援革命?
......?
如此一系列问号,可谓皆是井冈山精神带给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较深层次的问题。
尤其是井冈山的那段悲壮的、惨烈的历史,革命者付出的代价那么大,牺牲的同志那么多,生活的环境那么苦,真是超出我们这些后人的想象。
而今,我们在井冈山听到这些英雄的故事,难免会情不自禁地动容和流泪;而今,我们在井冈山唱起当年那些红色歌曲,难免会情不自禁地感怀和感叹。
虽然,井冈山斗争已过去差不多九十年了,但井冈山精神还在。
到井冈山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感激和敬仰,而是为了传承当年红军革命之经典!
为了寻找红色之根,我们有必要在此敬拜先烈忠诚人民之魂呵!
下午:接受现场教学。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革命烈士陵园。
在这“一馆一园”,我在进一步认知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难曲折历程的同时,还记住了卢德铭、王尔琢、张子清等许多革命先烈的名字和他们的英雄事迹。
看着一幅幅史料图片,读着一篇篇文字介绍,凝视一件件实物陈列,我的心中掀起阵阵波澜。
“缅怀先烈,牢记宗旨”。
我的心中在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念叨。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斗争全景画馆现场详细学习、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听井冈山斗争史专家讲课,深刻体会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当代生活。
尤其是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及其有关烈士墓前敬献花圈时,我的心随着解说员清晰而又沉重的叙述而跌宕起伏——
“不忘历史,以史为鉴”。即不断在我脑际闪现!
晚上:接受场景教学——在新城区观看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
该大型实景剧由。
的确,这是一场令人震撼的演出——
70分钟,1个序幕,5个章节。
著名导演李前宽导演,场地占地5.5万多平方米,600多名井冈儿女的倾情演出。
在真实的山水、真情的民俗中再现了包括黄洋界保卫战、十送红军等一幕幕感人场景在内的历史瞬间。
整台演出由序幕《血》拉开帷幕——分《旗》、《灯》、《情》、《火》、《路》五个章节。
整个演出始于井冈山革命斗争实景地本身——拿山乡,这是当年送别红军的地方,亦是观众情感自然而然融入井冈山革命岁月之中的地方。
红旗、镰刀、斧头、红米饭、南瓜汤、八角楼以及黄洋界上的隆隆炮声......让人身临其境,如同亲历80年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整台演出在红军后代井冈山儿女的叙述中展开,尤为体现了人物细节——即以个性化的叙事结构给人以亲近感和头尾呼应的完整感。
“这是我们看过最精彩的将红色革命史搬上实景的演出,不仅是那炮声太震撼,情景太逼真,而是对中国革命出发地之山、之水、之人的那种全景式的全新精彩演绎!”
几位同行在其演出结束后如此赞赏道。
“这是一场令人震撼的视听盛宴!”
更多现场观众如此感叹。
而我认为,大型实景剧《井冈山》,通过对当年井冈山革命历史的再现,不仅把我们带进了当年血与火的难忘战争岁月,向我们展现了当年军民鱼水深情的一幕幕感人场景,而且使我们进一步深深感悟和体会到了何为井冈山精神、何为井冈山精神的强大生命力。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这些耳熟能详的革命歌谣,当年曾飘荡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城乡山水之间,激励着红军将士和工农群众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保卫苏维埃革命政权、创造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活而不懈奋斗。
在如此震撼地享受着大型实景剧《井冈山》带给我的视听盛宴中,我的心绪却渐渐地在游离着、缥缈着,并渐渐地对接上了井冈山革命歌谣的那些美好、深远的历史渊源——
井冈山早年的革命歌谣,最先是随着秋收起义部队带来的。当时大多是根据北伐时期的一些革命歌曲改编的,如《打倒列强除军阀》等。
而随着井冈山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深入和新政权的建设发展,当地老百姓有感而发地创作并传唱开来诸如《三湾降了北斗星》《红军纪律歌》《雇农苦》《无钱人享太平》《土地革命歌》《还我地来还我田》《劳苦工农庆翻身》《分田歌》等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山歌、小调、道情、渔鼓、莲花落等民间小曲而编唱成的。
如1927 年 9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永新县三湾村,在此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当地百姓据此以熟悉的民间小调、山歌腔调编唱了《三湾降了北斗星》:“三湾降了北斗星,满山遍野通通明,来了救星毛委员,领导工农闹革命。”
1927 年 10 月和1928 年 10月,毛泽东先后在荆竹山雷打石和遂川李家坪对红军提出了“三项纪律”和 “六项注意”。
随后,就有红军战士用《苏武牧羊》的曲调把它谱成歌曲来传唱,这就是最早的《红军纪律歌》。
又如,1928 年 2月,当井冈山砻市沙洲召开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大会时,当地老百姓群情激奋,即用民间小调填词编唱了:
“太阳出山红艳艳,宁冈来了毛委员。领导穷人闹革命,武装割据湘赣边。太阳出山红艳艳,宁冈从此亮了天。奴隶翻身做主人,工农当家掌政权。”
在井冈山人民分得土地、取得丰收之际,当地老百姓又唱起了新编歌曲,表达自己内心的欢欣。
当时,有老百姓用《调兵歌》的曲调填写了一首《分田歌》,就充分反映了这种情境 :
“分田乐呀分田乐,先前无米煮,如今有米多,分田笑呵呵。”
1928 年 4 月下旬,朱德等率领的一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在宁冈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为了庆祝这次会师,宁冈龟边乡苏维埃的暴动队员还编唱了一首《朱德来会毛泽东》的四句头山歌,到处传唱。其词为:
“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
(待续——)
作者简介:翟峰知青年代曾在农村任教多年,系十三届九三学社中央人资环委委员,四川省 第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广元市第四、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广元市第四、五届人大常委会城环资工委主任;并系中国法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杂谈文集多部;获奖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