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八年暑天,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了一直魂牵梦绕的草原。那天气晴朗,一大早我们从呼和浩特出发,乘坐旅行社专车,一路欢歌向出行目的地希拉姆仁草原奔驰而去。
车近阴山,导游指着横亘在前方的一列东西走向的苍峻山脉,对大家说:“各位朋友,你们在诗歌里读到的‘敕勒川,阴山下’中的阴山,就是眼前这座山。”车内的喧哗说笑声即刻戛然而止,大家伸长脖颈,隔着玻璃窗往前方看,嘴里发出不同的唏嘘声。那首耳熟能详的著名诗歌《敕勒川》中的阴山,一旦诉诸眼前,一切都让人感到太突然,太意外。这是阴山吗?怎么是这个样子?何以这般普通,咋跟家乡的山脉几无二致呢?所有人心有不甘,凝神瞩目,细细品咂,很希望从中读出它不一样的韵味来。然而,大家搜索枯肠,两眼反复逡巡,把视野内的阴山不知来回捋了多少遍,始终看不出阴山在诗歌里带给自己的那种美好意象来。
实话说,兀立眼前大名鼎鼎的阴山,许多方面与家乡的山脉相比,尚有诸多不足。家乡的山脉,此刻早已在鸟语花香、郁郁葱葱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了。眼前的阴山,一点没有想象中的威严高大,峭立险峻,既没有纵横捭阖、驰骋疆场的蒙古骑士一般威武,更无晃动着洒脱俊美身姿翩翩起舞的蒙古姑娘那般于飘逸中不失彪悍的清爽。一时间,不少游伴嘴里不自禁地发出难以遮掩的唏嘘声。
我暗自思忖,文学作品里创造出来的意境,总是比生活实际完美得多。诗歌里创设的意境,给所有人提供了没有实物佐证与困扰之下而独属于主观范畴内的无限想象空间。我们赏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都要按照作者创设的审美意向充分拓展挥洒自己的想象力,构架出不失作者本意更多是读者自己主观再创作之后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象来。更何况,坐在车上浮光掠影中看到的阴山,只是其庞大繁杂躯体的冰山一角或极其表象的一面,如何也触及不到阴山丰富巨大、深邃旷远的深厚内涵,更说不上体悟得到阴山独具特色的自然文化元素。诚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
车过阴山,沿途看到散落在路边的一块块小片农田,田里匍匐着内地早已收割入仓的青青麦苗。由于纬度之差,气温之别,内地与边塞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竟存在这么大时间差异。再往前走,依稀可以看到草原了。令人失望的是,梦寐以求的大草原上没有出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人场景。此前,可能每个人心中不知多少次想象过草原上青草披拂摇曳,牛羊若隐若现的迷人景象。然而,置身草原以后,投入眼帘的不是绿草如茵,不是满目青葱,不是牛羊遍地,而是与想象中美丽大草原迥然不同的荒凉凄苦。目之所及,道路两边开阔的草原上,几乎全是内地初春时节草色遥看近却无景象。所谓的草原,看上去只是厚厚的沙层上面,覆盖着一层斑驳颓败的薄草皮而已。草皮上或荣或枯的杂草,绝没有内地草地上密植着茂密青嫩野草的生机勃勃。草原上的草皮完全遮不住裸露的地面,沙土混合的地面覆盖着稀薄的杂草,干枯寂寥,一直伸向远方。道路两边,随处可见草皮损坏后裸露在外的厚厚沙粒。原来茫茫草原竟是这样脆弱和单薄,她下面掩盖着的竟是硕大的沙海。地面的草皮一旦被蹭破,潜藏其下的浩瀚沙粒马上就会十倍百倍地把青青草原变成浩浩大漠。见此情景,心底不禁漫生出一声慨叹:任何美丽的东西,一不小心就会被她体内蕴含的杂物引向反面。辽阔脆弱的大草原,如果稍微不加爱惜,说不定哪一天便会由青草覆盖羊群游动的牧场,变成茫茫无际驼铃叮当的沙漠。
我们到达希拉穆仁草原时,已日过中天。在车上导游一再交代大家,下车时候,会有穿着华丽的蒙古族姑娘,迎候在车旁,她们按照民族风俗欢迎大家到来。届时,姑娘们会绕着你们唱歌跳舞,给大家献酒,赠送哈达。导游还嘱咐说,要尊重这里的民族风俗,接过姑娘们递过的酒盅,不要急于喝下,先用中指在酒盅里轻轻沾酒,拇指和中指结合轻弹几下,然后再把酒一饮而尽。果然,我们的车刚一停下,车门前便出现了导游所说的热闹场面。一群身着蒙古族服装的姑娘们,在车门口载歌载舞。我们一个个面带微笑,按照导游嘱咐的动作,逐一完成了应答礼数,一一披上姑娘们赠送的洁白哈达。
平生第一次落脚在向往已久的大草原上,心情难免激动。在车上虽走马观花般领略了草原风采,可那必定是间接的、急促的、也是目不暇给的。如今真到了草原,双脚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感觉还是不一样的。人人满面红光,乐滋巅巅的。没待稍事休息,就急急忙忙掏出相机,拎在手里,带着置身草原之中的激动和兴奋,举目四望,恨不得一下子把平时只能在影视书籍中不知神交了多少次的草原,一下子镶嵌到记忆深处。
一旦驻足凝神,瞭望草原,这才发现辽阔的草原上,间或可以看到一些地方确实长着稠密青翠的牧草。青草深处,还真簇拥着三五群云朵般的羊群。尽管与想象中的草原景色相去仍远,可必定还是真切感受到了想象中的草原气息。
我们周围,簇拥着一大片在阳光照耀下熠熠闪光的洁白蒙古包。近看浑圆尖顶的蒙古包,活像内地六七十年代的战备粮仓一样。不过,战备粮仓是灰色或红色的,比蒙古包高大雄壮一些。蒙古包低矮粗圆,通体洁白,远看犹如盛开的洁白大蘑菇。蒙古包一排排整齐排列在草地上,俨然一个不小的村落。这里不是牧民们的生活场地,是专门供游人居住的。据导游讲,如今大多数牧民已经把飘忽不定的游牧生活变成了如内地人一样的定居生活了。蒙古包恐怕很快要成为历史了,牧民们大都盖起了小洋楼。牧民们如今安逸稳固的群居安定生活,很快要把他们先祖绵延已久的古老生活方式连带游牧生活里涵养出的剽悍、旷达、豪爽气慨,永远表现在口口相传中或固定不变地记录在永久史册里了。想到这里,心底里禁不住滋生出一股莫名的失落和遗憾。我微微叹息道:“游牧文明千百年来历练出的草原生活习性,一旦完全融化到农业文明的汪洋大海里,曾经叱咤风云、名扬中外的成吉思汗、努尔哈赤、斛律金等草原英雄们,能否还会从这片土地上诞生?”
远远看去,远处不少散落在草原深处的一簇簇蒙古包,犹如一个个盛开的巨型白花朵,装点着并没有太多生气的草原。那些蒙古包同样是为外地游人搭建的,牧民们恐怕再也不会居住了。游人们的到来,为沉寂的草原带来了少有的生气。一时间,我们落脚的这片蒙古包前,活像一个热闹的市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来自各地的游人,忘情在初来乍到的草原上,或举目四望指指点点,或对着蒙古包反复拍照留念。导游们电喇叭里发出的叫喊声,完全被游人们嘤嘤嗡嗡的噪杂声所淹没。
我们的随车导游,好不容易才把一行人纠集到一起,跟大家说了今天的行程安排。她说,下午是大家自由行动时间,愿意骑马观赏草原风光的可另外付费,不愿骑马的根据自己需要在附近游玩。晚上吃住此地,明天早饭后去新的景点。这里提供免费篝火晚会和早餐、晚餐。其它额外消费项目,由游人自己负担。
我们一行二十多个人,都说好不容易来一次草原,没费啥劲儿便达成了骑马观赏草原的一致意见。我们集体选择了缴费二百元的骑马服务项目,可以游玩两个钟头,一共三个景点。
大家以前没有骑过马,心里既兴奋又害怕。交完费后,牧民们以家为单位,把马交给游人,然后随我们前行,说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选定的是一匹个头最大的枣红马,正好和我的身高相匹配。骑上马坐在马背上,手抓缰绳,按照牧民的吩咐,如何调转方向,控制马行速度。刚开始,马缓步行走,晃晃悠悠的,心里不自觉产生一丝恐惧。记得上午来的路上,那个面色黝黑能说会道的蒙古女导游,曾严肃地对大家说:“如果你们要骑马观看草原,一定要注意马行速度。一般情况下,你在马后背上拍一下是加一档,拍两下是加二档,拍三下呢,等于加了三档。真要是加到三档,马可是要狂奔如飞的。只有很高明的骑手,才能驾驭得住马的。一般没骑过马的人,一档就行了。要是加的档高了,可要小心摔下来伤了自己。”
导游的话,刚开始的时候很起作用。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地驱马缓步前行,倒也很守规矩。极短的适应过后,便有点嫌马行太慢了,大家不约而同地试着在马后背上轻轻拍了一下。果然,马真像摩托车换了档位一样,迅速加快了步速,慢步小跑起来。胆小的游伴尤其是女同胞们,立刻惊吓得大呼小叫起来。随着马行速度加快,缺少野草覆盖的草原上立即扬起一绺绺灰尘。裹挟在人声噪杂与灰尘弥散的环境里,让人频生出些许朦胧的诗意。一时间,大家饱含激动与惊悸的说笑声、喊叫声,在空阔的草原上飘散回荡,整个场面与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
再往前走,大家更加适应,渐渐觉得马行速度太慢,一点刺激与快感都没有。很想马再加快点速度,最好能像影视剧里看到的那样飞奔,才算过瘾、奔放。导游的嘱咐早已抛向脑后,大家相约一起提高速度,都在马后背使劲拍了一下。经过一阵小跑后的马,刚缓步行走没多大一会儿,见骑手拍后背,明白要它提速,撂开四蹄,再次小跑起来。可速度咋着也赶不上心中期望的速度。我不甘心,一边使劲儿在马后背上继续拍打,一边用双腿猛夹马的两肚,希望它飞奔起来。然而,看似高大威武的枣红马,依然故我地小跑着,像老于世故的沉稳老者,一副漫不经心的从容样子,继续着它固有的稳健步伐,控制着它固有的行进速度。几次三番下来,我醒悟了,这马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驮着游人,就是这个速度。没有主人示意,它绝不会越雷池一步。想到这里,难免于高兴之余,不禁感到深深的失落和遗憾。虽说平生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骑马,根本没有满足最原始的骑马冲动和欲望。看来快马加鞭对于我们来说,只能纸上谈兵罢了。我有意放慢速度,靠近马的主人,问他为啥不让马跑得再快一些,他们笑而不答。这更证实了我的猜测是对的。虽然对他们的小心谨慎能够理解,心里总难掩丝丝失落与不快。
马行第一站,在一处蒙古人家的帐篷里免费品尝奶茶。所谓蒙古人家,完全是为游人特意摆设的,主人根本没有生活在这里。下马走进帐篷里,只见里面摆放着几张简易木桌子,一位五十多岁的蒙族妇女含笑迎接我们。明知道一切类似演戏,但既然来了,能够籍此体验一下蒙族风情,也是弥足珍贵的。对许多人来说,领略这样的风情平生可能仅此一次,是真是假不重要,关键是置身在真实的草原上,面对着蒙古族民,品咂着实在的奶油茶,感受着不一样的风味。
匆匆喝完奶茶,便骑马赶往第二个景点天鹅湖了。胯下的马又是一阵控制范围内的小跑,虽难尽人意,但大家依然振奋。照样吼叫着,欢唱着,迎着偏西的太阳,向远处依稀可见的一汪水潭奔跑而去。
天鹅湖周边是一片湿地,马是不能走近的。我们在导游指定的地方翻身下马,走近湖边。天鹅湖给人的依然是难掩的失望与感慨。这哪里是湖啊,不就是一个梭子形的小水潭吗?水域面积很小,周遭没有大家所期望的杂草树木,更没有美丽天鹅的支羽片影,甚至连一只普通的水鸟都没有。站在天鹅湖边,我陷入了遐思。思绪的天马穿越时空,瞬间飞跃到很久很久以前。曾经的某个时期,天鹅湖里确有高雅秀美的天鹅群集,湖面宏大宽阔,碧水荡漾。湖周围密植着参天大树,大树间缠绕着网状般藤萝,奇花满地,青草繁茂,林木间百鸟啁啾,野兽出没,一片勃勃生机。清澈辽阔的湖水,裹挟在碧草连天的草原中间,犹如苍穹里一块晶莹剔透的碧玉降落草原。周围青葱的草地上,野狼出没,黄羊奔跑,狍子蹿行。牧羊、牧马人,骑着马,唱着幽深豪放的牧歌,驱着成千上万的羊群、马群,游走在天鹅湖周围。湖面水清如洗,美丽的天鹅在水面上闪动着美丽双翼,不时发出天籁般鸣叫。
虽然眼前的天鹅湖,水面小得已不能称其为湖只能称其为小坑塘了,但我有理由相信,它一定有过美好的过往,一定拥有过草原众生引以为豪、赖以生存的繁华岁月。
因为没啥可看,我们在这里没多停留,重新骑马前行,赶往最后一处景点——敖包。
此前,我一直以为敖包一定是一处可供年轻人进驻、玩耍、歇脚、谈情说爱的特建场所。到了敖包后才发现,歌词里迷人的敖包竟是一个用石块推起来的简易蒙古包样的锥体石堆。后来查阅有关资料得知,敖包最早是草原牧民为了表示对大自然、对心中某种图腾,对始祖崇拜而修建的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简易建筑物。随着时代演进,它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堆砌它的石块在这里象征着高山,插在上面的树枝代表着森林。高山森林在蒙古人心目中,是天地、神祗、祖先魂灵要去的圣地。于是,蕴含着蒙古族丰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敖包,演化成了蒙古族民们祈福祛灾、诉求心愿、告慰祖先神灵的寄托物,成了他们世代敬仰传承的精神图腾。至于年轻人来到这里,祈求与相爱的人,互诉衷肠,相亲相爱,终成眷属,已是敖包别一种意蕴表达形式了。那首知名的歌曲《敖包相会》,唱红海内外,让无数蒙古族族外的恩爱男女也为之心灵震颤,对敖包顶礼膜拜,心向往之,时时期盼着有一天能来到神奇的蒙古草原上,来到寄寓着幸福爱情的敖包前,尽情欢唱“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借以实现自己比翼连枝的爱情夙愿。
敖包前,我们集体下马,围在它周围。不管年轻的年老的,遵照导游指点,按男女有别的方位顺序绕敖包一圈,把幸福吉祥带给自己和家人。在这里停了一会儿,举目西看时,太阳光已由中午时的白亮变成微红。骑了这么一阵子马,大家折腾得有点困乏了,臀部靠后一部分早已摩擦得隐隐生疼。及至到了蒙古包内,我感到脊尾处像是磨出了水泡,鼓胀、麻木、疼痛。稍稍休息一下,走进洗手间查看,脊尾处不仅磨出了水泡,且早已溃烂,轻轻一抹掉下一绺皮来。那一刻,才感到这一阵马骑下来,还真付出了近乎流血的代价。带着满身疲惫,我侧躺在床上,希望身上的不适尽快消失掉。
晚上,我们一行人享受了具有蒙古特色的烤全羊。为这样一顿晚餐,宾馆特意为我们安排一处宽敞的大蒙古包,举行了一场小型晚会。专门为游人演出的男女演员,身着蒙古族服装,联袂登台演出。演出前,按照规定,旅行团里要找出最英俊的男子和最美丽的女子,穿戴上王爷和福晋服装,登台进行烤全羊开刀仪式。领队领导自然被公推为“王爷”,一位年轻漂亮的随行姑娘被推选做了“福晋”。他们穿上蒙古族服装,羞涩地走到台上。蒙古族男女演员,紧紧围在他们两旁,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完成开刀程序,一边手拿话筒唱着极具蒙古特色的歌曲。演员们扭动着腰身,大声唱着,邀请扮演王爷和福晋的游伴参与到他们的歌唱之中。那位突然做了“王爷”的带队领导,唱功不行,刚唱了两腔,就不好意思打住了。那位扮演福晋的女游伴,倒是字正腔圆地唱了两首歌,赢得了同行者和蒙古族演员们热烈的掌声。坐在下面的人,一边观看,一边品尝闻名遐迩的烤羊肉。还别说,临时宰杀、临时烘烤的羊肉,吃起来还真是松脆可口,撩人食欲。
晚饭后,是例行的篝火晚会。随着篝火汹汹燃起,游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蒙族男女演员,在篝火旁载歌载舞,引得围观者欢呼声不断。
这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稍微远离篝火,站在僻静处,草原四周阒无声息。演员们欢闹歌唱的声音,更增添了夜草原的宁静。平时在家里看到的满天繁星,不知咋的在这里显得稀稀落落。在草原巨大的天幕上,夜空里的星光无论如何看都给人一种微弱稀疏感觉。演员们的歌声里又传来“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唱词。然而,遗憾的是今晚草原的夜空上,如何也看不见月亮的丽影了。面对此情此景,我想今晚住宿在这里的每一个游人心中,一定都会升起一轮玉盘似的纯属于自己的圆月。必定那歌词那歌声,早已在所有喜爱她的人心中勾勒出一轮永不坠落的明月!
这一晚,我睡得很沉静,很香甜。没开空调,蒙古包里凉爽如秋。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和几个同伴来到蒙古包东边一片野草茂密处。这种草不知叫什么名字,是草原上茎秆最粗大的草类,从底部伸出许多茎秆,直有半人高。不远处,羊群在草丛里面悠闲地吃着草。微风轻拂,野草轻轻摇拂,呈现在眼前的景象,还真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意味呢。
太阳已经跃升出东边地平线,草原上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置身草丛中,我们从不同角度拍了照。大家都有一个心愿,把照片带回去,供亲朋好友观赏,作为我们草原之行的美好见证。
早饭后,我们乘车向另一个目标——库不齐沙漠出发了。
车子与草原渐行渐远。我心底突然涌出一股恋恋不舍之情。必定这草原,这蒙古包,这羊群、马群,圆了我多年的一个梦。我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此生能有机会再次到草原来。尽管它的表面已经退化甚至衰败,可它毕竟蕴含着漫长的历史沧桑,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元素,今天乃至永远,依然会让后人感念不尽它曾经有过的“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
2012-6-15
【文/伏牛石,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作者】